鸦胆子的配伍应用与禁忌

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 a javanica(L.) Merr.的干燥成熟果实 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 , 除去杂质 , 晒干 。
【处方用名】鸦胆子、鸭蛋子、雅旦子、鸭旦子、苦参子 。
【饮片特征及鉴别】饮片呈卵形 , 长6~10mm , 直径4~7mm 。表面黑色或棕色 , 有隆起的网状皱纹 , 网眼呈不规则的多角形 , 两侧有明显的棱线 , 顶端渐尖 , 基部有凹陷的果梗痕 。果壳质硬而脆 , 种子卵形 , 长5~6mm , 直径3~5mm , 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 , 具网纹;种皮薄 , 子叶乳白色 , 富油性 。无臭 , 味极苦 。
【性味归经及功能】本品味苦 , 性寒 。有小毒 。归大肠、肝经 。清热解毒 , 治痢截疟 , 腐蚀赘疣 。
【用法用量】去壳取仁(切勿将仁弄破) , 以胶囊或桂圆肉或馒头皮包裹吞服 。如治痢 , 每次用10~15粒;每天服3次 , 连服7日 。如治疟每次用7~12粒 , 每天服3次 , 连服5~7天 。
【药理作用】鸭胆子及其有效成分对阿米巴原虫有杀灭作用 。对其他寄生虫如鞭虫、蛔虫、绦虫及阴道滴虫等也有驱杀作用 。抗疟、抗病毒 , 对赘疣细胞有毒性作用;并具有抗肿瘤作用 。
【临床应用及配伍经验】1.热毒血痢 , 冷积久痢本品苦寒 , 能清热解毒 , 燥湿杀虫 , 凉血止痢 , 故可用治热毒血痢 , 便下脓血 , 里急后重等症 。可单用 , 去皮20~50粒 , 白糖水送服 , 治疗热性赤痢及二便因热下血者 。
2.各型疟疾本品苦寒 , 入肝经 , 能清肝胆湿热 , 又杀虫截疟之功 , 对各种类型的疟疾均可应用 , 尤以间日疟及三日疟效果较好 , 对恶性疟疾也有效 。
3.鸡眼赘疣本品外用有腐蚀作用 。用鸦胆子捣烂涂敷患处 , 或用鸦胆子油及90%鸦胆子油局部外敷 。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 , 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 。
【单味药方】1.治阿米巴痢疾 , 取鸦胆子仁2个 , 分装胶囊 。每天3次口服;同时应用本品20个浸泡于1%碳酸氢钠溶液200ml中 , 2小时后灌肠 , 每天1次 , 10天为1个疗程 。(中医杂志 , 1956 , (1):16)2.治疟疾 , 取鸦胆子适量 , 磨碎 , 装入胶囊.每天3次 , 每次12粒 , 饭前服 。(医药学 , 1952 , (1):28)3.治血吸虫病 , 鸦胆子10粒 , 装入胶囊 。吞服 , 每天3次 , 40天为1个疗程 。(上海中医药杂志 , 1957 , (12):22)4.治丝虫病 , 鸦胆子20粒去壳 。每天于晨后2小时用浓白糖送服 , 连用7天 。(江西中医药 , 1992 , 23(1):28)5.治痔疮便血 , 取鲜鸦胆子适量 , 用桂圆肉包紧 。开水送服 , 每天1~2次 , 每次7~15粒 , 饭前服 , 连服7~15天 。(江苏中医 , 1966 , (1):15)6.治乳头状肿瘤 , 取鸦胆子油适量 , 局部涂搽 。(广东医学 , 1984 , 5(1):233)7.治滴虫性、霉菌性、细菌性阴道炎 , 鸦胆子仁25g , 打碎 , 加水2500ml , 文火煎至500ml , 过滤后装瓶备用 。临用时加温 , 术者戴消毒手套做阴道冲洗 , 每天1次 , 7天为1个疗程 。(四川中医 , 1984 , (4):封三)8.治甲癣(灰指甲) , 温热盐水浸泡病甲20~30分钟后刮净甲屑 , 将鸦胆子挤压油涂敷病甲 , 每甲1~2粒 , 每日1次 , 外用胶布固定 , 连续用药2~3个月 。(四川中医 , 1984 , (3):32) 。
【常用药对】1.鸦胆子配龙眼肉鸦胆子凉血解毒 , 杀虫止痢 , 防腐生肌;龙眼肉补心安神 , 养血益脾 。鸦胆子以驱邪为主 , 龙眼肉以扶正为要 。鸦胆子腐蚀作用较强 , 内服易于刺激胃肠 , 引起恶心呕吐 , 胸闷腹痛等症 , 故用龙眼肉之甘缓补中 , 以减少胃肠刺激症状 。治疗阿米巴痢疾 。
2.鸦胆子配三七鸦胆子苦寒 , 善清热解毒 , 燥湿杀虫止痢;三七甘温微苦 , 既擅止血 , 又善化瘀 , 有止血不留瘀、化瘀不伤正之特点 。二药伍用 , 有清热解毒 , 活血化瘀 , 燥湿止痢之功 。治疗痢疾日久 , 瘀血内阻 , 下血鲜红久不愈者 。
【鸦胆子的配伍应用与禁忌】3.鸦胆子配木香鸦胆子味苦性寒 , 归大肠、肝经 , 人血分 , 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曰其:“凉血解毒 , 善治热性赤痢 , 二便因热下血 。”木香味苦辛 , 性温归胃、大肠、胆经 , 人气分 , 善行气导滞 , 除脘腹胀痛 , 泻痢后重 。二药配伍 , 一寒一温 , 一入血分 , 一人气分 , 气血并治 。治疗痢疾 , 里急后重 。
【名方应用】1.鸦胆子丸(《医碥》):据《本草纲拾遗》鸦胆子治痢、痔” 。方中由鸦胆子文蛤、枯矾、川黄连、朱砂组成 , 以治腹痛、里急后重、大便脓血及黏液 , 如阿米巴痢疾、细菌性痢疾等急慢性病例皆可用 。本品昧极苦 , 不宜入汤剂 , 可装胶囊或桂圆肉包裹吞服 , 也可用其浸液作保留灌肠 。外用适量 。
2.鸦胆子汤(《用药心得十讲》):据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鸦胆子“凉血解毒 , 善治热性赤痢 , 二便因热下血 , 最能清血分之热及肠中之热 , 防腐生肌 , 诚有奇效 。”据实践及研究已知本品对骨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 , 不宜多用久服 。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 , 应忌用或慎用 。方中由鸦胆子5~10粒 , 用黄连、木香、枳实、白芍、槟榔煎汤送服 。以治热邪积滞而致的痢疾 , 大便如红果酱者 。
3.邪胆子洗剂(《河北中医药集锦》):据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鸦胆子“治梅毒及花柳毒淋 , 捣烂醋调敷疗毒 。善治疣 。”取鸦胆子二十个 , 去皮 , 水一茶杯半 , 用砂壶煎至半杯茶 , 倒入消毒碗同 , 用消过毒的大注射器将药注入阴道 , 每次注入20~40ml 。轻者1次 , 重者2~3次 。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