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夏至的传统活动和习俗有哪些?
【关于夏至的传统活动和习俗有哪些?】时间过得真快,明天就是夏至了,也意味着盛夏正式来临了,更加炎热的酷暑即将奔袭而来,不管你做没做好准备,当然,也并没什么准备可做,一年四季就是这样的周而复始,不会因为谁停留,亦不会有任何改变 。夏至和冬至一样,是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之一,作为一年中的第十个节气,也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立的节气,中国最早在周代就确定了24节气中的4个节气,即夏至,冬至,春分,秋分 。
文章插图
当时是怎么确定的呢?采用土圭测量法,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却非常有智慧,在地上插一根杆子,正午时分测量杆子投影的长度,测量一年的时间,一年之中杆子投影最短的时候就是夏至,最长的时候就是冬至 。然后夏至和冬至中间取其一半的时候,就是春分和秋分 。
文章插图
中国古代对于夏至是非常重视的,有很多有趣的习俗,这些民俗活动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而有趣,虽然现在的很多习俗已经慢慢被我们淡忘,但是通过对它们的了解,依旧可以反映中国传统生活的千姿百态 。夏至成为节日是在宋代的时候,有文献记载北宋的时候夏至要放假三天,相当于一个法定假日 。夏至过后一天热似一天,毕竟马上要入伏了,这时候确实是一年中最炎热的一段时间,夏至这个节日就是围绕如何平稳度过暑期,安然度过伏天来设计的 。
文章插图
夏至的时候,刚好是农作物正要丰收的时期,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又非常重视农业,每年夏至的时候皇帝都要率众臣去地坛祭地,感激大地带来的丰富物产,养育了众多的人类 。
文章插图
除了祭地,夏至民间还有求雨的习俗,希望老天爷多给点雨水,让庄稼能好好生长,除了求龙王,还有求二郎神的,二郎神是中国古代的水神,还有更特别的是向关公求雨 。如果雨水过多,也有带着扫晴娘求晴天的 。
文章插图
在辽代的时候,夏至这天女人之间要互相赠送礼品,比如香包,香囊,彩扇,都是入伏后非常实用的东西,香包香囊用来驱蚊,扇子则可以遮阳去暑 。
文章插图
时至今日,夏至的习俗更多的体现在饮食方面,毕竟中国人过节,离不开的就是吃 。俗话说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,在北方,夏至当天都会吃“夏至面”,有的地方习惯吃热汤面,一碗面下肚出一身汗,体温降下来反而觉得凉快了 。还有很多地方更是可以撒欢的吃凉面,这时候天气炎热,适当吃一些生冷食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会因为寒凉而损害健康 。
文章插图
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早上吃麦粥,中午吃馄饨,取混沌和合的意思 。所以有谚语说“夏至馄饨冬至团,四季安康人团圆”,吃完馄饨再给孩子们称个体重,增加了寓意孩子能更健康的成长 。
夏至,你会吃些什么呢?
今天夏至了,想起那年吃的红李子 。
因为我们这儿(湘北)有风俗:夏至得吃水果 。
那一年,我还小,犹记得天气热,蝉儿在树上拼命叫 。妈妈从地里回来,拿麦草帽兜了一帽兜红红的李子给我们姐弟吃 。
那时水果还少,李子都不常见 。这一帽兜李子,还是妈妈从较远的山那边亲戚家摘来的 。因为水果少,农活又忙,妈妈很少给我们找来吃,这一回,如此郑重其事 。她当时说就是因为夏至节气,要吃水果 。
小孩子家嘴馋,对吃的格外留意,连带着也记住了“夏至”这个节气 。以至后头,一见到李子熟了,就念叨着“夏至快了” 。
文章插图
图片转自网络,侵删 。
我们这里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吃水果?好像别处也没有这个习俗 。估计依时令,这个时候水果较多,形成了一种仪式,也说不定就是我妈那时爱心泛滥了,呵呵 。
好哒,就不拉家常了,正经看看在夏至这天都有些什么活动与习俗吧 。
夏至是个时令节气,节气与农时相关,所以这些节气的活动与习俗在各地农村较为盛行,内容也大多与农业相关 。
在古代,这可是个重大节气,与冬至地位不相上下,说来也有趣,夏至与冬至,正是一个昼最长,一个夜最长的时节 。
哎,又扯远了,说夏至 。
文章插图
在周代,每逢夏至日,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,以祈求消灾保收 。这种祭天仪式到后世都一直存续,各地农民在这一天祭祀神灵,祈求风调雨顺——北方多求雨防干旱,南方多求晴防灾涝 。
到了宋代,从夏至这天起,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 。
除了这些农业祭祀仪式,以及趁此放假的活动外 。在这一天,还有一些关于吃的习俗 。
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 。夏至过后,白昼一天天短一些,吃个面,应个景儿 。有些还爱吃个夏至饼,擀面为饼,烤熟之后,夹以青菜豆腐等,祭祀过天地后就自个儿吃了 。
还有部分农村,以前流行在夏至“称人”,就是把孩童放在箩筐里或站在秤台上称斤两 。知肥瘦 。为啥选在这天称,估计长天白日无事,称一称小孩,看他(她)长重了没,炎热的夏天就要来了,莫要苦夏变瘦了,立此存照 。
今天夏至,也没吃着李子,我估计我妈早忘了这茬了 。这上面的许多习俗,大家也都记不得了吧 。
其他网友观点夏至到了,天气就正式进入炎热 。中国幅员辽阔,各地的人们,都有一些有趣的的传统饮食习俗,且都要以清热解毒避暑为主 。这些习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劳动过程中,积累的丰富生活经验,它使节令有了约定谷成的禁忌与乐趣 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。
石三友《金陵野史》中说,过去南京人有夏至吃李子的习惯,李子适合发热者和口渴者食用,具生津止渴、清肝除热、利水的功效,很适合在夏天食用 。
江苏《无锡风俗》载,无锡民间有“夏至馄饨冬至团,四季安康人团圆”的民谚,强调夏至吃馄饨的重要性 。无锡人夏至早晨要煮麦粥,中午包馄饨,取“混沌合和”之意 。在无锡一些乡间,以及苏南许多地方,夏至都有相似的习俗,人们中午要吃麦饭 。
文章插图
记录苏州民俗的《清嘉录》(清代人顾禄撰),记录了夏至日的当地人的一些禁忌,夏至日“慎起居,禁诅咒,戒剃头” 。清代苏州还有“了田过夏至”的习俗 。《吴郡岁华纪丽》载:“农家垦田插莳始于芒种,毕于夏至,了田之时,必市鱼肉荤菜,以祀先过节,设酒肉相慰劳,以麦芽作饼,馈贻亲串,名了田过夏至 。盖此时插种乍青,农人可得数日息也 。”芒种节气后,农人们急忙着赶时令插秧,到夏至基本忙完了,农人们可短暂休息几天,人们去街市买来鸡鸭鱼肉,祭祀完祖先,就轻松愉快地过一个“夏至节”,亲友之间还会互相馈赠“麦芽饼” 。相当于现代人休了个小年假 。
江南茶饮也是夏至一大特色 。在夏至泡茶,可以加放佩兰、藿香、淡竹叶、薄荷,皆为清凉去暑之物 。配以各地密制的茶食,也是非常好的消暑之法 。
文章插图
我们东北吉林把夏至当成一个重要的节日来过 。因为夏至是一年24个节气之一,每年的6月21日一22日正夏至的来临之际,说明白昼是一年最長的季节到了 。青山滴翠;栀子飘香,美丽的松花江畔披上了黛色的盛装,夏至这天就是每年最炎热的时光开始了,有句古诗:“昼晷己云极,霄漏自此長,绿阴尚含粉,圆荷尽散芳” 。在这多彩多姿的季节里,我们吉林人按照传统习俗要家家吃打卤面,或是现压的荞麦加上榆树皮混合成的冷面,浇上深井拔透的用牛肉配好的冷面汤降温消火,冷面碗里摆上半个切好冒油的咸鸭蛋,撒上香菜沫和搅好的芝麻酱香气四溢直接挑战你的胃蕾,味道极好,是所有江城人的最爱 。夏至这天有时和江城的巜雪花》啤酒节同一天到来,喝啤酒,啃鸡瓜,观夜景,交相辉映,是大美吉林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。这就是我家乡“夏至”的习俗 。沿袭了很多年 。
其他网友观点今年6月21日,是我们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,虽然这个节气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了几千年,但是好多人并不知道,夏至的含义是什么?夏至是什么意思?这要从太阳说起,对住在北半球的人,这天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,也是从这一天开始,北半球白天最长,夜间最短 。虽然白天时间最长,但是太阳高度角最高,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 。
文章插图
夏至的传统活动?也是从这一天开始,在古代就有了夏至风俗活动,每个地方的夏至风俗还都不一样,有的地方风俗甚至超过很多传统节日 。有的地方比端午节都浓重 。
第一种传统风俗,祭神祀祖,在古代对这些仪式感很强烈,好像大多数的传统节日有这种祭祀,这是因为夏至到了,也是该收麦子的季节了,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这个时节庆祝丰收、祭祀祖先的风俗,人们用这种方式来祈求平安,希望有个大丰收,更希望祖先们给保佑一年比一年好的美好愿望!也感谢天赐丰收,又祈求获得“秋天的五谷丰登”,因此,把夏至作为节日,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中 。
文章插图
第二种传统风俗,消夏避伏,夏至到了,女人们开始互相赠送自己做的扇子,买的胭脂之类的小礼物,这些东西可以用来散去体内的热气,可以防生痱子 。这是民间的一些风俗,而在宫廷之中,“夏至”之后,皇宫中会拿出往年存放的冰块,这些被叫着“冬藏夏用”的冰,说是可以用来“消夏避伏”,这些宫中夏至风俗,从周代开始,一朝朝的在延续下来 。
第三种夏至传统风俗,称人,这是一些民间的风俗,在不少地方都有,说夏至称人可以知道肥胖,更可以起到大吉大利 。甚至地方俗称是“称人节”,为此还有着“慎起居、禁诅咒、戒剃头等的忌讳 。
文章插图
第四种夏至传统风俗,给牛改善伙食 。这是山东临沂一带流行风俗,牛在古代是一家人的生存希望,大多数农活全靠它了,因此这天,就给牛煮麦仁汤喝,据说牛喝了身体壮,能干活,不流汗 。还有民谣作为证据:“春牛鞭,纸牛汉(公牛),麦仁汤,纸牛饭,甜牛喝了不淌汗,熬到六月再一遍 。”哈哈,和人差不多了 。
文章插图
夏至的习俗有哪些?
第一种习俗吃面,这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习俗,好多地方在夏至到来之际,就有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的说法,这种吃面的习俗在很多地方都很盛行 。比喻山东各地夏至日要吃凉面条,就是把面条煮好以后再用凉水过一遍,俗称过水面,这是因为夏至以后实在是太热了,一般三伏天吃面都要过凉水,吃凉面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温,在胶州地区把这天的面条称为“人伏面” 。
文章插图
第二种习俗吃粽子,这是一些西北地方的习俗,特别是陕西一带,夏至这天吃粽子,叫做食粽,并且用菊的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。
第三种习俗吃狗肉,这是一些地方的习俗,说是夏至吃了狗肉能强壮身体,因为夏天流汗多,流行性疾病也多,人的身体易体虚得病,就用吃狗肉来以增强抵抗力 。这是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都很盛行 。
第四种习俗馄饨,这是江苏无锡一带的地方习俗,有句话就是“夏至馄饨冬至团,四季安康人团圆”,夏至这天,无锡人早晨吃麦粥,中午吃馄饨,意思就是馄饨有和合之意 。
第五种习俗吃生黄瓜和煮鸡蛋,这是山东一些地方的习俗,夏至以后就是三伏天了,被称为苦夏,就是入伏的早上要吃鸡蛋,不吃别的食物 。以此物来抵挡三伏天 。
文章插图
第六种习俗吃补食,民谣说:“立夏日,吃补食 。这是江苏和杭州一带的习俗,就是夏至以后马上进入伏天,要开始注意三伏天的饮食,要吃三鲜,地三鲜,树三鲜,水三鲜等,来滋补三伏天带来身体的不适 。
其实很多地方都有各自的夏至习俗,好多已经流传到现在,小伙伴们你们的家乡有哪些夏至风俗和习俗呢?欢迎留言分享哟!
今天是夏至 。夏至也就意味着真正的进入了暑天,再就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长今天就截止 。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当日回三刻 。也就是说太阳今天就往南移三个刻度,我理解是三毫米 。(不一定正确)
民间还有一句话叫冬至饺子夏至面 。就是说夏至这天吃面条,因为是热天所以吃的面是凉面 。何为凉面呢?北方人大部分都知道,可能南方的朋友就不太清楚 。我来说一下凉面的做法,让南方的朋友也学习食用 。
其实很简单 。原料:麻汁(芝麻酱),醋,蒜泥,香椿芽咸菜和胡萝卜咸菜和一块切碎,黄瓜丝 。砸蒜泥时可适量放盐 。清水煮面条,煮熟后用凉水拔凉,捞出后放上备料既可 。非常好吃,南方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。

文章插图
其他网友观点
1.祭神祀祖
文章插图
夏至时值麦收,自古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、祭祀祖先之俗,以祈求消灾年丰 。因此,夏至作为节日,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。如今,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还会举办隆重的“过夏麦”,系古代“夏祭”活动的遗存 。
2.食“麦粽”与“夏至饼”
文章插图
江南食俗 。《吴江县志》载:“夏至日,作麦粽,祭先毕,则以相饷 。”不仅食“麦粽”,而且将“麦粽”作为礼物,互相馈赠 。农家还擀面为薄饼,烤熟,夹以青菜、豆荚、豆腐及腊肉等,祭祖后食用,或分赠亲友,俗谓“夏至饼” 。
3.冬至馄饨夏至面
文章插图
自古以来,中国民间就有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说法,以及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之说 。南方的面条品种多,如阳春面、干汤面、肉丝面、三鲜面、过桥面、麻油凉拌面等,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。“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,所以,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。”广东:凉食避暑
文章插图
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,因此,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补凉汤、凉茶、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 。而且夏天食物多调醋,少盐、少姜、少蒜、味清淡,以粉面、瘦肉、青菜、瓜类等为主 。
4.江苏常州、无锡:吃馄饨
文章插图
夏至这天,无锡人早晨吃麦粥,中午吃馄饨,取混沌和合之意 。有谚语说:“夏至馄饨冬至团,四季安康人团圆 。”吃过馄饨,为孩童称体重,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。
养生5要点
饮食宜清淡,要多食杂粮,不可过食热性食物,以免助热 。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,不可过食,以免损伤脾胃 。
从这天开始,最好睡午觉 。夏至阴生,在中医理论中,午觉是以阳养阴 。只要能合上眼睛一会儿,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 。
夏至时节气温高,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,应及时补充水分 。
晚上睡觉尽量别整夜开空调冷气 。此外,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生冷之物,否则可能导致腹泻 。
此时节,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 。外出时,应采取防晒措施,亦可随身带着藿香正气水、清凉油等预防中暑 。
其他网友观点祭神祀祖
文章插图
夏至时值麦收,自古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、祭祀祖先之俗,以祈求消灾年丰 。因此,夏至作为节日,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。如今,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还会举办隆重的“过夏麦”,系古代“夏祭”活动的遗存 。
食“麦粽”与“夏至饼”
文章插图
江南食俗 。《吴江县志》载:“夏至日,作麦粽,祭先毕,则以相饷 。”不仅食“麦粽”,而且将“麦粽”作为礼物,互相馈赠 。农家还擀面为薄饼,烤熟,夹以青菜、豆荚、豆腐及腊肉等,祭祖后食用,或分赠亲友,俗谓“夏至饼” 。
冬至馄饨夏至面
文章插图
自古以来,中国民间就有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说法,以及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之说 。南方的面条品种多,如阳春面、干汤面、肉丝面、三鲜面、过桥面、麻油凉拌面等,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。“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,所以,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。”
广东:凉食避暑
文章插图
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,因此,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补凉汤、凉茶、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 。而且夏天食物多调醋,少盐、少姜、少蒜、味清淡,以粉面、瘦肉、青菜、瓜类等为主 。
江苏常州、无锡:吃馄饨
文章插图
夏至这天,无锡人早晨吃麦粥,中午吃馄饨,取混沌和合之意 。有谚语说:“夏至馄饨冬至团,四季安康人团圆 。”吃过馄饨,为孩童称体重,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。
其他网友观点虽然夏至不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,却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。夏至这天北半球的白昼将达到最大值,之后太阳将会南移,而气温却没有随着太阳走 。人们常说"苦夏",意思是到了夏季,由于天气炎热人们的食欲会减退,但是看看夏至的习俗,你会发现什么都挡不住一个"吃" 。
文章插图
夏至和冬至一样,是比较重要的民间节日,某些地方夏至的热闹程度并不亚于端午,而说到习俗总是少不了吃 。
关于夏至素有"冬至饺子夏至面"一说,所以夏至这天北京爷们讲究吃炸酱面,而山东大汉则要来一碗过水的凉面条 。
全国各地饮食习惯不同,自然夏至"吃"俗也不同!吃面:
老北京人在夏至这天都爱吃上一碗炸酱面,再配上黄瓜、生菜,开胃又解腻 。而随着饮食同化,不管是炸酱面还是重庆小面、四川担担面、陕西油泼面,都成了夏至这天的"热销品" 。
吃馄饨:
江苏无锡一带,夏至日早晨喝麦粥,中午吃馄饨,寓意混沌和合之意 。吃过馄饨后还会为孩子称体重,希望孩子体重增加,身体健康 。
吃粽子:
在我国西北一些地区,夏至日会吃粽子,并取菊为灰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。
吃狗肉:
岭南地区谚语有言:"吃了夏至狗,西风绕道走",意思是夏至这天吃了狗肉,身体会更加强壮,能够抵抗西风的侵袭,寄托了身体健康的美好愿望 。同时广州一些地区人们习惯将狗肉与荔枝通吃,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 。
吃夏至蛋:
湘南一带的人们夏至这天会将鸡蛋煮熟,然后剥皮加入红枣煮汤,称为"夏至蛋" 。还有人将鸡蛋煮熟后用红色染料染红,装入网袋后挂在儿童胸前,中午过后再将鸡蛋剥开吃掉,认为如此一来可以强身健胃,提高身体抵抗力 。
吃新麦:
夏至日山东除了是过水面之外,还有一个吃的习俗--吃新麦 。夏至日人们将新收的麦粒煮熟,然后孩子们用麦秸编制的小笊篱在汤水中捞麦粒吃,这不仅是一种饮食习俗,还是一项充满农家生活情趣的游戏 。
除此之外,夏至这一天,是阴阳转换的节点,所以不宜熬夜 。
阴阳的节点转换不利极易耗伤元气 。在节气上熬一夜相当于平时熬三夜,熬一天至少相当于一个礼拜 。
所以,这段时候内,各位朋友还是减少应酬,收摄心神,十一点前入睡为最佳 。古时候,还有一个说法,在夏至这一天,忌行房 。因为这一天是人体处于一个比较虚弱的状态 。在这一天行房,耗损元气,对身体的伤害也是很大的 。
》查悦生活,致力于为大家提供更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知识,让大家快乐生活每一天 。
》关注查悦生活,为生活多一份健康保障 。更多健康小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查悦生活 。
其他网友观点二十四节气中,夏至冬至,春分秋分是四个很特殊的节气 。夏至冬至阴阳极,春分秋分日夜均 。今天,6月21日,就交夏至了 。夏至至长一阴生,冬至至短一阳生 。说夏至往往连同冬至说,因为夏至冬至是相对相反的 。夏数三伏,冬数三九;热在三伏,冷在三九,夏炼三伏,冬炼三九,如此说来夏至冬至是很有特色,也很有习俗的 。
文章插图
冬至鱼生夏至狗,自小就知道这俗语,意思是到冬至就吃鱼生,夏至吃狗肉 。这也成了吃的习俗,我曾有疑问,夏至天热,狗肉温热补,这不造成太过?却有人说夏季多雨,易病,不热补怎行?不管如何,我这里就有夏至吃狗肉的习惯 。吃了夏至狗,西风绕道走 。
文章插图
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 。夏至也有吃面条的习惯,还美真名曰“长寿面” 。夏至至长,夏至这天日最长亱最短,过了夏至就日短一线,夜长一线,吃面条连接不断,有寓意长长久久之义,故形成夏至吃面是取其有好寓意,图个好彩头好心理 。冬至馄饨夏至面,妇孺皆知 。
文章插图
旧时有春夏秋冬四祭,夏祭距春祭不远,夏祭就渐渐没落消失了,我这里基本不习惯夏祭,不在夏至祭祀了,过去夏至阳极阴生,是有惯祭祀习惯的 。而煲凉茶饮清热去湿消毒,喝凉汤的习惯许多人却在传承着,夏至暑来,清热解毒祛湿防暑是必需 。夏至夏到半,夏至热盛,我年轻那时,恋爱的男女,夏来喜送扇送手拍,以示关心关爱,但这下都过时不必要,要送就空调了 。
文章插图
千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,风俗习惯各处会有不同,但有的又是互通的,南北西东都一样的,夏至的,想必也如此 。中原地有庆丰收做夏至饼的,我们岭南人似无此习 。
文章插图
推荐阅读
- 宝宝肚子胀的原因是什么?宝宝肚子胀的应对措施有哪些?
- 哪些方法能让婆婆喜欢上你
- 老人常做什么动作能起到长寿的作用,老人长寿做什么动作好?
- 男人选择姐弟恋的原因
- 说些讨婆婆开心的话
- 老年人保健的方法有哪些?老年人怎样保健养生?
- 每日跑步真的会长寿吗?
- 如何进行突然分娩的急救?临产突然分娩怎么办?
- 秋季祛湿汤有哪些?祛湿气还有什么其它的方法?
- 产后易肥胖的部位有哪些?产后减肥如何把握时机?